甲辰,吴太史示我孙氏人物传若干。
十一月……癸卯,因,先是霍鲁斋购《明实录》缺熹庙,问余,录尚未全,应。
十二月……辛未……借霍鲁斋《万历实录》,向在嘉善钱相抄实录,主书删其半,至是鲁斋二百金全购。
壬申,朱(寿)来,兵部郎,仕清陕西参政。
癸酉,答朱,留饮。……语明季甚悉。
丙申(1656)正月……癸巳,风,寒。周俶,值山杨(默),弘光初明经,左萝石北使,言北使颇异。
戊申,阅《神宗实录》竟,归。
癸丑,晚,周俶复值咸咸,语良久(关弘光元高杰被害,及甲申变太走外周氏被首)。
此外,《北游录·记闻》上《赵朴》条:
广宁门外……宁寺……内侍赵朴连城逃禅此,尝值,问(懿安皇及太)遗云。
记王绍徽、薛观条,俱霍鲁斋先。
上摘录的材料,谈迁明季史的收集,是尽了极努力的。除了曹溶、吴伟业、霍达外,他访问了故公侯的门客、降臣、宦官、皇亲等,听到的记录来,文献一一核。他到十三陵的思陵,明代丛葬妃嫔王的金山,景帝陵,西山香山的寺庙等,写了材料。他这目击的史料应到《榷》这部书上,此,《榷》的史料价值是很高的,特别是万历,崇祯、弘光间的记录。崇祯朝的史跟据邸报访问,弘光朝则他在的宰相高宏图幕府,并张慎言等臣往来,许亲身闻见,因此,是比较信的。
谈迁在北京两的收获很,是,有许困难。借书访人,不是容易。北京尘土飞扬,不习惯,《北游录·纪文·寄李楚柔书》诉苦:
口既拙讷,迟暮,门游人蚁,伺贵人门,其牛马走,屏气候命,辰趋午俟,旦启昏通,极欲死,非拘人堪。是杜门永昼,借人书重卞氏壁,不复。主人邺架,颇故纸,目翳不,五步外,飞埃袭人,鳃口鼻。惟报寺双松,近在二,佝偻卷曲,逾旬辄坐其,似吾尘一密友。……顷者,益旧先朝史,凡片言,犁有,录遗。拟南记传表志,三期,不敢辄语人,思足。
他幸耿介,受不了这活,回南了。《北游录·纪程序》:
余欲归屡矣。乙未椿三月欲附朱方庵,秋八月欲附徐力,居停见挽,遂不决。虽蜗沫足濡,终不怿。盖追访旧,稍非其人,则不敢置喙。至贷书则余交寡,市书则余橐耻,攒眉故纸,非其。迨萌归计,居停适有纂修命,效一二,佐其风,则禄石渠藏,残缺失次,既资订,遂束身南。
原来趁朱锡修书便,抄一点东西的。到了知内阁图书已经残缺失次,资订,便了决,离京回了。
谈迁的平,见《海宁县志·隐逸传》、黄宗羲《谈君墓表》,很简略。在跟据他著的《北游录》《枣林杂俎》,综合叙述:
谈迁原名训,字观若,明亡改名迁,字孺木,海宁县枣林人,明诸。他题《枣林杂俎》:
吾上世……德祐末避兵徙盐官枣林,今未四百祀,并德祐!吾旦暮人,安避哉!求桃源,庶枣林老耳,书,不忘本。
四百宋亡,他的祖先搬到海宁,今,明朝亡了,有方搬了。这段话是很哀感的。
据《北游录·纪文·六十寿序》:“癸巳十月癸亥朔,抵长安,明揽揆辰,周一甲矣。”癸巳公元1653,往上推六十,他1593,明神宗万历二十一癸巳。公元1621,二十九岁,始编撰《榷》。1644,他五十二岁,清军入关,北京沦陷。1645,五十三岁,弘光被俘,南京沦陷。1647,五十五岁,《榷》全部稿被窃,愤重新撰写。1653,六十岁了,受聘义乌朱锡做幕友,到北京收集明代史,订正《榷》,1656,六十三岁,离京回海宁老。
他的卒,据黄宗羲《谈君墓表》:“走昌平,哭思陵,西走杨城,欲哭(张慎言)太宰,未至卒,丙申岁冬十一月。”按谈迁撰《北游录》,丙申(1656)五月辛丑,北京回。在五月,有记到杨城的实。《海宁县志·隐逸传》则:“丁酉夏,至平杨,平杨城数百远,处士徒步往哭张宰墓。……卒六十有四。”则谈迁死丁酉,六十四岁。黄宗羲《墓表》丙申,应是丁酉误。
他很贫困,《县志》他:“处士草廉,虽游人先门,不妄取一介,至今徒四壁立。”《北游录·纪邮》记他几次拒绝人送礼物,拒绝人拿钱买他的文章。1656南归不肯求人写介绍信给方便,《纪程》序:“谈迁曰:余北游倦矣,返幸。……在燕,或修贽广谒,余不。别居停,竟长揖门,不更求他牍。蹑一敝屣,殆决踵。余岂不忧耶,忧不忍目。余归计决矣,担簦往,亦担簦回,箧录本殆数千纸,余北游幸哉!余北游幸哉!”这段述,他幸格的耿介,是一个有骨头的老穷汉。
谈迁五十二岁的活形,不清楚。他半的活来,概是靠替人幕友,办文墨务,代写应酬文字,赚月俸的。《北游录》《纪文》一共有十六篇序,除《六十寿序》外,其他各篇题目注有代字,是代他的东朱锡写的。六十四岁这一《县志》他至平杨,概是替人做幕友,不,他这穷,了思是不了这远门的。《县志》载他的著有《西游录》两卷,应该是这次旅的纪游文字。
黄宗羲《墓表》:“杨城张太宰、胶州高相皆君奇士,颇折节。其在南,欲史馆处君,不果。何,太宰、相相继野死。”《县志》:“崇祯壬午(1642)间,受知杨城张公慎言、胶州高公宏图,二公者望,相与布衣交。甲申(1644)高入相,张宰,凡新政失,皆咨处士,裨益。相处士谙掌故,荐入史馆,泣辞曰,迁老布衣耳,忍不幸,博一官。高乃止。勋寺交扇,非,处士思语二公曰,公等不,将任误咎。二公其言,先乞骸骨。乙酉张客死宣城,高致命稽,处士归麻泾庐。”《北游录·纪文·六十寿序》:“记甲申正月既望,御史夫杨城张藐山(慎言)初度,遍集齐、梁、吴、晋士,余首坐,剧饮。先顾诸客曰,冠进贤来者,趾高气扬,仆视其有。虽一穷褐,胸有书若干卷。深相礼重。”由此见公元1642,谈迁入高宏图幕,并张慎言往来,被两人器重,参与谋划。他提的见,散见《枣林杂俎》仁集《定策本末》《劝进》《监仪注》《王肇基》《黄澍》《高杰》等条。
谈迁明代史虽十分重视,一辈工夫钻研收集,戏曲,却非常轻视。《北游录·纪邮》载:
观西河堰书肆,值杭人周清源,云虞德园先门人,尝撰西湖。噫,施耐庵岂足法哉!
《纪闻》上《续文献通考》条:
十一月……癸卯,因,先是霍鲁斋购《明实录》缺熹庙,问余,录尚未全,应。
十二月……辛未……借霍鲁斋《万历实录》,向在嘉善钱相抄实录,主书删其半,至是鲁斋二百金全购。
壬申,朱(寿)来,兵部郎,仕清陕西参政。
癸酉,答朱,留饮。……语明季甚悉。
丙申(1656)正月……癸巳,风,寒。周俶,值山杨(默),弘光初明经,左萝石北使,言北使颇异。
戊申,阅《神宗实录》竟,归。
癸丑,晚,周俶复值咸咸,语良久(关弘光元高杰被害,及甲申变太走外周氏被首)。
此外,《北游录·记闻》上《赵朴》条:
广宁门外……宁寺……内侍赵朴连城逃禅此,尝值,问(懿安皇及太)遗云。
记王绍徽、薛观条,俱霍鲁斋先。
上摘录的材料,谈迁明季史的收集,是尽了极努力的。除了曹溶、吴伟业、霍达外,他访问了故公侯的门客、降臣、宦官、皇亲等,听到的记录来,文献一一核。他到十三陵的思陵,明代丛葬妃嫔王的金山,景帝陵,西山香山的寺庙等,写了材料。他这目击的史料应到《榷》这部书上,此,《榷》的史料价值是很高的,特别是万历,崇祯、弘光间的记录。崇祯朝的史跟据邸报访问,弘光朝则他在的宰相高宏图幕府,并张慎言等臣往来,许亲身闻见,因此,是比较信的。
谈迁在北京两的收获很,是,有许困难。借书访人,不是容易。北京尘土飞扬,不习惯,《北游录·纪文·寄李楚柔书》诉苦:
口既拙讷,迟暮,门游人蚁,伺贵人门,其牛马走,屏气候命,辰趋午俟,旦启昏通,极欲死,非拘人堪。是杜门永昼,借人书重卞氏壁,不复。主人邺架,颇故纸,目翳不,五步外,飞埃袭人,鳃口鼻。惟报寺双松,近在二,佝偻卷曲,逾旬辄坐其,似吾尘一密友。……顷者,益旧先朝史,凡片言,犁有,录遗。拟南记传表志,三期,不敢辄语人,思足。
他幸耿介,受不了这活,回南了。《北游录·纪程序》:
余欲归屡矣。乙未椿三月欲附朱方庵,秋八月欲附徐力,居停见挽,遂不决。虽蜗沫足濡,终不怿。盖追访旧,稍非其人,则不敢置喙。至贷书则余交寡,市书则余橐耻,攒眉故纸,非其。迨萌归计,居停适有纂修命,效一二,佐其风,则禄石渠藏,残缺失次,既资订,遂束身南。
原来趁朱锡修书便,抄一点东西的。到了知内阁图书已经残缺失次,资订,便了决,离京回了。
谈迁的平,见《海宁县志·隐逸传》、黄宗羲《谈君墓表》,很简略。在跟据他著的《北游录》《枣林杂俎》,综合叙述:
谈迁原名训,字观若,明亡改名迁,字孺木,海宁县枣林人,明诸。他题《枣林杂俎》:
吾上世……德祐末避兵徙盐官枣林,今未四百祀,并德祐!吾旦暮人,安避哉!求桃源,庶枣林老耳,书,不忘本。
四百宋亡,他的祖先搬到海宁,今,明朝亡了,有方搬了。这段话是很哀感的。
据《北游录·纪文·六十寿序》:“癸巳十月癸亥朔,抵长安,明揽揆辰,周一甲矣。”癸巳公元1653,往上推六十,他1593,明神宗万历二十一癸巳。公元1621,二十九岁,始编撰《榷》。1644,他五十二岁,清军入关,北京沦陷。1645,五十三岁,弘光被俘,南京沦陷。1647,五十五岁,《榷》全部稿被窃,愤重新撰写。1653,六十岁了,受聘义乌朱锡做幕友,到北京收集明代史,订正《榷》,1656,六十三岁,离京回海宁老。
他的卒,据黄宗羲《谈君墓表》:“走昌平,哭思陵,西走杨城,欲哭(张慎言)太宰,未至卒,丙申岁冬十一月。”按谈迁撰《北游录》,丙申(1656)五月辛丑,北京回。在五月,有记到杨城的实。《海宁县志·隐逸传》则:“丁酉夏,至平杨,平杨城数百远,处士徒步往哭张宰墓。……卒六十有四。”则谈迁死丁酉,六十四岁。黄宗羲《墓表》丙申,应是丁酉误。
他很贫困,《县志》他:“处士草廉,虽游人先门,不妄取一介,至今徒四壁立。”《北游录·纪邮》记他几次拒绝人送礼物,拒绝人拿钱买他的文章。1656南归不肯求人写介绍信给方便,《纪程》序:“谈迁曰:余北游倦矣,返幸。……在燕,或修贽广谒,余不。别居停,竟长揖门,不更求他牍。蹑一敝屣,殆决踵。余岂不忧耶,忧不忍目。余归计决矣,担簦往,亦担簦回,箧录本殆数千纸,余北游幸哉!余北游幸哉!”这段述,他幸格的耿介,是一个有骨头的老穷汉。
谈迁五十二岁的活形,不清楚。他半的活来,概是靠替人幕友,办文墨务,代写应酬文字,赚月俸的。《北游录》《纪文》一共有十六篇序,除《六十寿序》外,其他各篇题目注有代字,是代他的东朱锡写的。六十四岁这一《县志》他至平杨,概是替人做幕友,不,他这穷,了思是不了这远门的。《县志》载他的著有《西游录》两卷,应该是这次旅的纪游文字。
黄宗羲《墓表》:“杨城张太宰、胶州高相皆君奇士,颇折节。其在南,欲史馆处君,不果。何,太宰、相相继野死。”《县志》:“崇祯壬午(1642)间,受知杨城张公慎言、胶州高公宏图,二公者望,相与布衣交。甲申(1644)高入相,张宰,凡新政失,皆咨处士,裨益。相处士谙掌故,荐入史馆,泣辞曰,迁老布衣耳,忍不幸,博一官。高乃止。勋寺交扇,非,处士思语二公曰,公等不,将任误咎。二公其言,先乞骸骨。乙酉张客死宣城,高致命稽,处士归麻泾庐。”《北游录·纪文·六十寿序》:“记甲申正月既望,御史夫杨城张藐山(慎言)初度,遍集齐、梁、吴、晋士,余首坐,剧饮。先顾诸客曰,冠进贤来者,趾高气扬,仆视其有。虽一穷褐,胸有书若干卷。深相礼重。”由此见公元1642,谈迁入高宏图幕,并张慎言往来,被两人器重,参与谋划。他提的见,散见《枣林杂俎》仁集《定策本末》《劝进》《监仪注》《王肇基》《黄澍》《高杰》等条。
谈迁明代史虽十分重视,一辈工夫钻研收集,戏曲,却非常轻视。《北游录·纪邮》载:
观西河堰书肆,值杭人周清源,云虞德园先门人,尝撰西湖。噫,施耐庵岂足法哉!
《纪闻》上《续文献通考》条: